中文名称:山羊抗树IgG(H+L)抗体
英文名称:Goat Anti-Tree shrew IgG(H+L)
供应商:上海生物
保存建议 建议在您收到抗体产品后,按照如下建议进行保存:为长期保存,干粉形式下,推荐保存于4℃干燥环境中。溶解后, 如果一个月内不用, 推荐分装并保存于-20℃。
产品规格:1mg/10mg
保质期:在-20℃或以下可保存1年或以上,使用过程中可短时间保存于4℃,请勿反复冻融或于0℃以上久置。
本抗体是由高纯树IgG免疫山羊,所得抗血清双扩散大于1:32后采血,经树IgG制备的亲和柱分离纯化而来,纯度大于95%。
(1)结合特异性抗原:抗体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分子区别,就在于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,在体内导致生理或病理效应;在体外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可见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。抗体是靠其分子上的特殊的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的。
(2)激活补体: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,借助暴露的补体结合点去激活补体系统、激发补体的溶菌、溶细胞等免疫作用。
(3)结合细胞: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,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,产生不同的疚,参与免疫应答。
(4)可通过胎盘及粘膜:免疫球蛋白G(IgG)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中,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免疫。免疫球蛋白A(IgA)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,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。
(5)具有抗原性:抗体分子是一种蛋白质,也具有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性能。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,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。
产品功能:
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(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)相结合,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、寄生虫等异物,抗体(antibody)是一种应答抗原产生的、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。每种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结合。这种结合可以使抗原失活,也可能无效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,如抗核抗体、抗双链DNA抗体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,对人体可造成危害。
操作流程:
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:
1. 包被:用0.05M PH9.6 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~10μg/ml。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.1ml,4℃过夜。次日,弃去孔内溶液,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,每次3分钟。(简称洗涤,下同)。
2. 加样: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.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,置37℃孵育1小时。然后洗涤。(同时做空白孔,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)。
3. 加酶标抗体:于各反应孔中,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(经滴定后的稀释度)0.1ml。37℃孵育0.5~1小时,洗涤。
4. 加底物液显色: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.1ml,37℃10~30分钟。
5. 终止反应: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.05ml。
6. 结果判定:可于白色背景上,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:反应孔内颜色越深,阳性程度越强,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,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,以“+”、“-”号表示。也可测O·D值:在ELISA检测仪上,于450nm(若以ABTS显色,则410nm)处,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·D值,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.1倍,即为阳性。
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:
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~10μg/ml, 每孔加0.1ml,4℃过夜。次日洗涤3次。
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(未知抗体)0.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 中,置37℃孵育1小时,洗涤。
同时做空白、阴性及阳性孔对照于反应孔中,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(抗抗体)0.1ml, 37℃孵育30-60分钟,洗涤,zui后一遍用DDW洗涤。
其余步骤同“双抗体夹心法”的4、5、6。
其他抗体产品:
兔抗猫IgG(H+L)
山羊抗人IgG(H+L)
兔抗绵羊IgG(H+L)
羊抗鸡IgY IgG(H+L)
山羊抗猪IgG(H+L)
兔抗绵羊/山羊IgG
兔抗驴IgG(H+L)
山羊抗人IgG Fab
山羊抗人γ chain
兔抗人γ chain
山羊抗人IgG F(AB)2
山羊抗树IgG(H+L)
兔抗人IgG F(AB)2
山羊抗鹌鹑IgY IgG(H+L)
山羊抗人IgA
山羊抗小鼠IgG1 (H+L)
山羊抗小鼠IgG2a (H+L)
山羊抗小鼠IgG2b (H+L)
山羊抗小鼠IgG3 (H+L)
山羊抗小鼠IgM (H+L)
山羊抗小鼠IgA (H+L)
兔抗鹅IgY IgG(H+L)
HRP-小鼠抗乙肝核心抗原
HRP-小鼠抗乙肝e抗原
HRP-小鼠抗乙肝表面抗原
HRP-小鼠抗HIS标签
HRP-兔抗牛血清白蛋白
HRP-兔抗牛酪蛋白
HRP-兔抗卵清蛋白
HRP-兔抗人血清白蛋白
HRP-羊抗乙肝e抗原
HRP-羊抗乙肝表面抗原
HRP-羊抗乙肝核心抗原
HRP-兔抗FITC
HRP-小鼠抗人血清白蛋白
HRP-兔抗生物素
HRP-山羊抗牛血清白蛋白
HRP-小鼠抗牛酪蛋白(不与羊酪蛋白交叉)
原创作者: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